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去月球,我会选择“遗憾”。遗憾的感觉并不是简单的求而不得,而是在事情无法挽回之后放不下的那份不甘与执念。(有剧透)
倘若事情正是因为自己主观原因导致,那么至少这份记忆还可以作为借鉴来警惕将来。但更悲惨的事,很多无可挽回的事情全系于阴差阳错的巧合 ,倘若承认“命运”便意味着接受所执之物将来还是会不讲道理的离开,那么可能便无力再寄情于外物。如果不接受“事实”便会走入偏执,永远被认知和现实的宏差所折磨。
John的执念,是他自己也没能明白原因的去月球的梦想。但更深层次的,是他失去兄弟的痛苦与和他对river深情的矛盾,为了不再悲伤,他逃避了幼时的记忆,但也因此忘记了和river的初次相遇,只留下一个当初的许诺,本来应该是幸福的回忆变成了打开痛苦的钥匙,这是啼笑皆非的莫大讽刺。
而river的执念,是唤回一个已不在的人。river所患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属于孤独症的谱系,但不同的是孤独症者不想和他人联系,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经常渴望甚至尽力想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却缺乏技能做到这一点。好不容易重逢了本以为再也见不到的伙伴,但对方却失去了那段最珍贵的记忆。咫尺之遥却又像远在天边,满腔的思念不知道如何传达,只好笨拙的折起幼时的John所送的鸭嘴兽,但John无数次的将之认为是兔子无疑反复的向river提醒这一点—他已经不是他了。
最后river带着这一辈子的执念一半是幸福一半痛苦的离开的世界,留下年老的John一个人在空荡荡屋子里对着满地的“纸兔”弹着为river所做的乐曲来表达思念。
玩家们不仅会为John和river的深情触动,也同样为遗憾而共鸣,大多数人多少也有些属于自己一个人烂在心底无法轻易释怀的过去,所以我们懂得它们的痛苦。
游戏里还有一个很戳动我的地方是整个回忆从老年至儿童的方式倒序,只有知道了故事的结尾,才会明白它的开始。毕竟和忘记所需的时间相比,一生太短了。
最后造梦机器的如愿以偿是这个世界对John的最后一丝温柔,说实话我至今无法确定到底这种半欺骗的方式是不是John的真正所希望的选择,但两位主人公和我们都不是神,没有着扭曲时空的能力,所以至少John离开时带着笑容,这就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结局
而与之相对的去月球的续作寻找天堂,则是代表着释然。
所谓的遗憾与痛苦说白了都皆于我们执着于身外之物,而释然就是明白我们真正应该执着的东西是我们自己。
Colin的一生均在被“我执”所束缚,前半生执着于“更有趣”的生活为自己捏造出一个不存在的友人,在心理学上这种防御机制叫做“幻想”。而后半生过的充实而不失美满的生活,但仍然被无止境的欲望困扰而不得满足,在弥留之际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不满什么
colin所代表的是大多普通人的一生,所谓的普通人,就是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没有什么波诡云翳的奇遇,即无过人的才华,甚至连执念都是淡淡的耐人寻味。但也因此才会被“我执”所困扰,因为对自己不是很满意,所以才想拼命的寄托于外物。殊不知这是舍本逐末,外物之变非人力所能力及,于是失意变会进一步的加深不满,而又更深陷与“我执”,此所谓众生皆苦,苦以求而不得。
但在结尾,接受了自己的不胜完美一生的Colin幸福的离开暗示了主题,“我执”是注定的悲剧,而人只有“执我”,接纳自己的遗憾与局限。才可真正的从“循环”中跳出,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我觉得寻找天堂也是对去月球的呼应,毕竟以梦来给予一个不是自己的人生,即使快乐了又怎么会是真正的幸福呢?人的过去本来就应该是构成自己的一部分,那个因“梦”而快乐的人又可以说是原来的他吗?我个人觉得对John来说更好的结局,应该是重拾了自己所有记忆之后,带着遗憾和感激释怀的离开这个世界 。
声明:游信内作者发表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不代表游信官方观点。